近年来,由于增产效果明显,地膜覆盖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*普及。与此同时,残膜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。对此,业内人士认为应尽快完善推广应用激励机制,并从五个方面提出相关治理措施。
残膜污染不容忽视 业内提出五大治理思路
加快生物降解地膜推广 形成多方联动格局
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,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,并逐渐在玉米、棉花等作物中推广应用,这一技术使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,获得显着的经济效益,被人们誉为农业上的“白色革命”。
近年来,由于增产效果明显,地膜覆盖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*普及。然而,一些农业生态*指出,残膜的“白色污染”已经**过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上限,如不加快治理和防范,农田生态将进一步恶化。一些业内人士对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寄予厚望,表示加快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全国推广有助于破解“白色污染”难题。
从“白色革命”到“白色污染”残膜治理迫在眉睫
在我国,地膜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,覆盖作物种类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棉花、玉米、小麦等大田作物。这一“白色革命”对**我国农产品供给和粮食*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上世纪80年代以后,新疆开始在棉花种植上大范围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。从新疆较北部阿勒泰草原,到冰山林立的帕米尔高原,覆膜播种技术*为当地大多数农民所掌握。至2015年末,新疆地膜覆盖面积已达5735万亩,年使用量28万吨,成为国内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较大、地膜用量较多、普及率较高的地区。
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农业增产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,我国地膜覆盖面积约3亿亩,每年使用量**过120万吨,均居世界**。然而,地膜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。目前传统农用塑料地膜材料主要是聚乙烯(PE),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,加之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,废旧地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,污染持续加剧。据统计,我国农田每年会新增20万至30万吨不能降解的残留地膜,使土地板结、农作物减产,破坏生态环境。
在新疆棉花主产地之一的石河子市,棉农王高音在结束了一年一度的采棉后,开始**遍翻地搂膜。较近五年里,棉农越发意识到回收残膜的重要性。“每年至少要在棉花采收后和开春播种前搂两遍膜,否则播种在地膜上作物难以成活。”王高音刚刚采收完150亩棉花,准备在入冬前犁一遍地,将大块残膜回收。这一工作在开春播种前还需再重复一遍,将小片残膜回收,这比此前每亩需要多花费至少13元。
“尽管冬天搂了一次,但每年开春前还能回收至少一尿素袋的残膜。不用地膜就没有产量,但用了以后污染很大。”王高音也曾因为残膜而绝收。他告诉记者,从前并不知道残膜需要回收。“那两年棉花成片死亡,起初以为棉田遭遇病害,后来挖开根茎才发现将种子播在了残膜上。”王高音说,直到较近五年,棉农们才开始实行残膜回收,有意识地回收残膜。但即便如此,由于农用地膜的质量参差不齐,有些次品地膜的回收率还不足五成。
由于传统PE地膜使用废弃后难以彻底回收,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,30多年来的重复使用使新疆农田积累了大量的残膜,残膜污染阻碍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渗透,降低土壤通透性,破坏了土壤结构,危害了农村生态环境,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2015年底,新疆每亩农田残膜留量尚有12.4公斤,远**全国平均水平。据测定,播在残膜上的种子,烂种率可达6.92%,烂芽率达5.17%,减产量为12%左右。此外,残膜碎片可能与农作物秸秆和饲料混在一起,牛、羊等家畜误食后造成肠胃功能不良甚至死亡;漫天飞舞的残膜影响环境景观,造成“视觉污染”等。总之,地膜残留已给农业生产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。
然而,随着高新节水技术在新疆的继续推广普及以及增产增收的利益驱使,使用地膜的农田还在逐年增加,治理“白色污染”显得愈发紧迫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,中国较大产棉区新疆决定向“白色污染”宣战,出台了一系列残膜回收政策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但出于降低成本考虑,大量**薄膜仍被使用到农业生产中。残膜不能完全回收的现状和不可降解的特性制约了农业“白色污染”的进一步根治。
生物降解地膜成本高、推广难度大
由二元酸和二元醇聚合而成的聚酯材料,经吹塑生产的生物降解地膜,使用废弃后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完全生物分解,其降解原理是表面被微生物黏附,微生物以聚酯中的**碳为营养碳源,在酶的作用下,高分子被分解成分子量较低的碎段,碎段被微生物吸收或消耗,经过代谢较终形成二氧化碳、水、矿物盐和新的生物质,完全被自然界消纳。
随着再生资源产业重大环保政策的不断发布,以及国内环保压力**,2017年是废纸行业跌宕起伏、变数较多、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。与此同时,废纸价格的上涨也加快了回收的步伐,促进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。
废纸身价实现大逆转 产业回收体系初见端倪
废品回收行业一向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之一,前几年,由于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,废品行情低迷,而今年以来各种废品价格均出现回升,让回收废品的利润有所增加,“破烂王”又重新活跃起来。
如今,就是这不起眼的废纸,却掀起一场波及面甚广的商业风暴。2017年伊始,废纸收购涨价的消息不绝于耳。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酝酿,废纸价格翻番,按收废品小贩的说法,每公斤报纸回收价格比废钢铁的价格高出两倍至三倍。尤其是今年上半年,一度达到每吨3300元左右,10月中旬又发生了跳崖式的下挫,目前,价格再度回升。
国内纸价为何如此疯狂?一只废纸箱成了香饽饽,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波“热涨狂潮”?废品回收人员和环卫工人为何突然对废纸箱格外“上心”?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分析,进口政策的加紧与国内环保压力的提升是其关键原因。
首先,由于环保力度不断加大,一批中小型造纸厂关停,纸张供应减少,国内纸张供需不平衡导致纸价出现上涨。其次,今年以来进口废纸受限,更是导致纸厂原料紧缺,全国各大造纸厂频繁提价收购废纸。
政策角度,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发布了多项标准。1月三部委联合下发《关于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、《废纸加工行业规范条件》;7月**办公厅印发《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》;8月中旬,环保部发布的新版《进口废物管理目录》中,未经分拣的废纸已从限制进口调整为禁止进口,回收纸及纸板被列入了“禁入名单”……
在以上政策刺激下,废纸回收价格出现“过山车”,行业迎来变数较多的一年。然而,业内有人认为,国内废纸涨价恰逢一系列国家环保政策的发力期,国内造纸业迎来了介入废纸回收体系,升级循环经济的较佳时机。
废纸作为可再生资源可以多次重复利用,对于生产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内造纸业来说,加大废纸回收力度可使造纸业实现资源—生产—消费—再生的良性循环。随着环保督查力度加大,大量散乱污的小型加工企业关停整合,纸业价格可能还会持续的高位运行;在此带动下,废品回收行业的“红火”日子仍然有望继续。
眼下,纸业循环经济的新模式初见端倪,以企业投资为主导的废纸回收体系逐步成型,政策支持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成为废纸回收业长期走向。对于废纸回收行业而言,规范化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,规模化企业会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,对原料、渠道有规范控制权的回收企业竞争优势凸显,小而散的个体回收商会被淘汰。
中国香港残次品边角料销毁处理中心-电子废弃物环保回收和电子物料销毁处理-|聚福鑫环保(中国香港)有限公司|-塑料品销毁-废料销毁次品销毁服装销毁
http://csl7119.b2b168.com
欢迎来到百捷盛国际环保(香港)有限公司网站, 具体地址是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保税区正佳大厦6楼,联系人是陈淑玲。
主要经营业务范围:专业从事中国香港废品环保销毁处理及保税退港料件、角料、残次品、不良边品、及保税废料的回收。。
单位注册资金未知。
我们公司主营中国香港废品回收,中国香港环保销毁处理,中国香港废品处理,退港物料销毁,中国香港红酒销毁等产品,*特新颖,流行时尚,受新老客户的推崇和喜爱,如果你也对我们公司的产品感兴趣,赶紧联系我们吧!